您所在的位置: 康复辅具

河北大学“活龄”团队调研保定康复医院:血缘代际互动为代际融合居住模式提供启发

发布时间: 2025-04-07 15:58:47 | 来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 作者: 柳昊林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2024年12月,河北大学“活龄”团队前往保定康复医院,围绕“血缘代际互动”现象展开调研,旨在探索家庭内部代际融合对养老模式优化及社会代际关系改善的潜在价值。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团队发现,家庭中晚辈陪护不仅让养老区域变得热闹,还显著促进了老年人与年轻人群体的情感联结,为代际融合居住模式的推广提供了重要启发。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医养结合项目工作人员

调研背景:从家庭代际互动到社会代际融合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代际社会脱嵌现象愈发显著,老年人与年轻人群体之间的互动逐渐减少,情感联结逐渐弱化。在此背景下,团队选择保定康复医院作为调研对象,试图通过观察家庭内部的血缘代际互动,寻找破解代际脱嵌问题的突破口。

调研发现:血缘代际互动的积极作用

在保定康复医院,团队发现,晚辈陪护成为养老区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许多老人的子女、孙辈定期前来探望,甚至短期陪住,让原本安静的养老区域变得热闹非凡。调研数据显示,这种血缘代际互动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85%的受访老人表示孤独感显著降低,76%的老人认为与年轻一代的关系更加亲密。

“每次孙女来陪我住几天,整个房间都变得不一样了。她教我用手机视频聊天,还陪我一起做手工,感觉自己又和外面的世界连上了。”一位78岁的老人在访谈中说道。而一位陪护的年轻家长也表示:“虽然工作很忙,但能抽出时间陪长辈,不仅让老人开心,也让我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血缘代际互动的多重效益

团队从多个维度分析了血缘代际互动的社会效益,发现其对代际融合居住模式的推广具有重要启发:

一、情感联结:缓解代际脱嵌的“润滑剂”

血缘代际互动通过高频的情感交流,有效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同时让年轻一代更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心理状态。调研发现,这种互动不仅停留在表面的陪伴,还通过共同活动(如家庭聚餐、手工制作)深化了代际之间的情感联结。

二、文化传承: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在陪护过程中,老年人通过分享生活经验和历史记忆,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家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年轻一代则通过数字化技能(如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反哺老年人,形成了“文化传承—技能互补”的双向机制。

三、社会融合:从家庭到社区的延展

血缘代际互动不仅改善了家庭内部的关系,还为社区代际融合提供了样本。调研发现,陪护的年轻人群体通过参与社区活动,逐渐带动了更多非血缘代际互动的发生,为代际融合居住模式的推广积累了实践经验。

四、资源优化:时间与空间的高效利用

晚辈陪护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养老机构的照护压力,同时激活了养老区域的闲置空间(如活动室、图书馆)。这种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代际融合居住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为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在活动室探讨代际融合居住模式推广路径

挑战与启发:从家庭到社会的路径探索

尽管血缘代际互动展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团队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年轻人工作时间与陪护时间的冲突、老年人对隐私的需求以及陪护活动的可持续性等。对此,团队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灵活的陪护机制:通过社区或机构协调,为年轻人提供灵活的陪护时间安排。

2.开发代际互动工具:设计适配性强的代际互动活动,如线上互动平台或线下兴趣小组。

3.推广非血缘代际互动:通过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方式,将血缘代际互动的经验延伸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保定康复医院的调研表明,血缘代际互动在缓解代际脱嵌问题、优化养老模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基于家庭的情感联结和文化传承,为非血缘代际融合居住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团队负责人表示:“从家庭到社区,从血缘到非血缘,代际融合居住模式的推广需要制度设计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我们希望将这些启发转化为实践路径,为老龄化社会的社会治理提供更具温度的解决方案。”(柳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