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巡礼“十四五” · 残疾人事业这五年 | 天津:多维度发力 绘就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5-05-08 15:04:14 | 来源: 天津残联 | 作者: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残联系统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奋力谱写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新篇章。中国残联新媒体推出《巡礼“十四五”•残疾人事业这五年》专题报道,展示各地各领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天津:多维度发力绘就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十四五”期间,天津市积极推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五年来,全市残疾人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事业实现了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

残疾人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image.png

高质量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2023年4月起,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万元提升到2.4万元,2021-2024年累计救助残疾儿童1.7万人次,发放补助2.7亿元。累计为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5.8万件,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每年均保持在96%以上,超过85%的“十四五”目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的实施意见》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制定实施《天津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细则》《天津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服务协议》。

image.png

image.png

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机制,制定实施《天津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残疾人招聘活动354场。落实“一人一策”帮扶措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21年至2024年,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21136人,累计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17133人次。

image.png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行“一站式”结算,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制度更加完善。残疾人寄宿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社区照护服务政策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累计为23.7万人次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服务补贴5.3亿元。

image.png

积极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和社会关系转移,启动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高标准落实惠民惠农“一卡通”改革,推动残疾人有关补贴救助纳入“一卡通”集中发放。调整其他重度残疾人医疗救助资金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780元提高至2300元。

实现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残疾军人和伤残民警残疾评定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国家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等有机衔接,全市各类社会救助对象中残疾人共计4.4万人。

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全面落实《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中有关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推进完善涉及残疾人公共服务相关标准。市政府出台《天津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现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救助有机衔接。制定实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适应力评估》(DB12/T 1036-2021)、《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与运营规范》(DB12/T 1037-2021)、《天津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细则》、《孤独症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能力参考标准及测评方案》等残疾人公共服务有关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

image.png

制定实施《天津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推进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改扩建工程。落实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和残疾人教育扶残助学金政策,累计发放扶残助学金5774万元。全市5358个村(社区)残协、249个街道(乡、镇)残联按时完成换届工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实施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1000个、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50个,扶持区级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项目2个、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7个。连续举办残疾人文艺演出、歌唱大赛、艺术作品展、摄影展、助残音乐会、文化惠残专场演出、“玫瑰之约真情助残”联谊会、“牵手残疾人走进图书馆”“书香天津”阅读等活动。为2000户重度视力残疾人提供“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进家庭服务。持续打造残疾人文艺宣讲“七进”活动品牌。

image.png

image.png

3名运动员参加巴黎残奥会获2银、2个第五名、2个第六名成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与运动员、教练员座谈交流。建设市级残疾人体育健身点432个,实现16个区全覆盖。每年为2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开展残疾人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残疾人参与全国特奥日、残疾人健身周、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群体活动超1万人次。

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image.png

制定实施《天津市“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天津市“十四五”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实施方案》,落实残疾人无障碍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民心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改造2.2万户,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的220%。《天津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规划》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作为落实举措之一,实施海河旅游观光带无障碍环境建设民心工程项目,完成海河赤峰桥至永乐桥沿线两岸11.2公里亲水空间和街道路口192个点位进行无障碍改造。

image.png

image.png

定期开展残疾人事业统计调查工作。在市数据共享平台发布残疾人证相关数据38.41万条,同市有关部门交换共享数据累计3.27亿条。无障碍导向标识系统“融畅”客户端荣获中国残联科技助残优秀案例。市级窗口服务单位为残疾人开设绿色通道并保留必要的现场服务窗口。视障人士公交出行无障碍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2023年度全国检察院系统12个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image.png

联合举办京津冀残疾儿童康复协作现场推进会和残疾人就业洽谈会、职业技能培训、文化体育交流展演、“心手相连有爱无碍”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竞赛、助残社会组织心智障碍服务品牌成果推荐、志愿服务项目和文创产品征集评选、专门协会交流活动等系列活动,签订《京津冀残疾人康复协作框架协议》《京津冀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协议》《京津冀特殊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等协议,建立京津冀残疾儿童康复联合体,推进京津冀残疾人辅助器具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三地残疾人得享更多实惠和便利。

image.png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残疾人康复、融合教育、就业、托养等扶残助残工作。智慧残联建设和部门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数智云助残”公众号“政策计算器”功能推动惠残政策“一键查询”。残疾人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按期上线,残疾人办事申报次数由11次减至1次,办理环节由12个减至1个。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残疾人事业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方法,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合作转变。为新疆和田20名脑瘫儿童实施免费手术,为甘肃20名残疾人编结技艺和15名脑瘫康复教师进行培训,为西藏昌都30名辅具工作者开展教学。累计向甘肃、河北承德、西藏昌都、青海黄南、新疆和田等地区拨付资金物资价值122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