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丁奇高获评“河南省自强模范”(左)。丁奇高发表过的小说作品,其人物原型大都是他认识的残疾人。
丁奇高的小说集《如在水面,如在雾中》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思远文图
考入河南大学、考上事业编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个人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已足称优秀。丁奇高走过的这些路,依靠的竟是一副残疾之躯。
在最近举行的第七次河南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许昌的丁奇高作为残疾人作家代表,获评“河南省自强模范”。他用毅力成就自己的出彩人生,还专注书写残疾人群体向命运抗争的故事。
站起来、学会走,哪怕变形的脊骨刺破皮肉
丁奇高的脖子有些歪,右侧肩膀略高,这是出生时难产导致脊椎颈椎损伤造成的残疾。
“我的身子原本歪得更严重,做过两次大手术,钢针打进脊椎,用来纠正脊椎变形。”丁奇高说,疼痛和肌肉痉挛常年伴随着他,需要每天服药,并忍受药物带来的失眠。
1990年,丁奇高出生在许昌禹州小吕镇的一个农村家庭。身体健康的孩子通常1岁左右能站起来,开始学走路。颈椎脊椎受损影响了平衡能力,他很晚才能站起来,学走路时晃晃荡荡。小孩子们聚在一起追闹,别人跑,他想追上去,却经常摔倒在地。
在丁奇高的童年记忆里,身上总是带着伤。每天起床后,父母带着他练习走路,在村里走完一圈。他太容易摔倒,常常刚出家门,就摔在地上。有一次,他又摔倒,躺在地上再也不想动。父亲对他说:“儿啊,你现在不练走路,往后就走不成了,还怎么上学。”
他是个听父母话的孩子,扶着家里的院墙,坚持学走路。变形的脊骨刺穿肉、磨破皮,鲜血顺着脊背往下流。他咬紧牙,站起来,学着走,一圈,又一圈,终于能够正常行走。
4年初中、6年高中,再苦再慢也要考上大学
丁奇高到了上学的年纪。身体快速发育,变形的脊椎让他很难集中精力学习。“我曾想过不上学了,在家当个农民。”丁奇高说,“其实我知道,以我的身体状况,干不了农活,不上学就是在家混吃等死。”
同村曾有个软骨病的孩子,比丁奇高大一岁,小学上到三年级就不上了,终日待在家里。有次父母外出,他发生意外,无力自救。丁奇高说:“如果父母没有支持我站起来、康复、上学,我可能和他是同样的结局。”
丁奇高的父母也是苦出身,两人都没上过几年学,但他们知道上学读书是孩子对抗命运、改变人生的途径。在父母支持下,丁奇高断断续续地上学,初中上了4年,高中上了6年。他上过3年高一,要升高二那年暑假,曾经第一年高一的同学即将走进大学。
“我很羡慕,我要努力,我也要上大学!”丁奇高说,此前一直是父母在鼓励他上学,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给了他巨大冲击,激发了他上学改变人生的内在动力。
第一年高考成绩不理想,父亲鼓励他复读。第二年,他成功考入河南大学商学院。这时,他已22岁。
苦心人、天不负,命运好像开始对他有了些眷顾。2018年,丁奇高第一次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就考入了许昌市博物馆,成为一名文博工作者。
写自己、写群体,残疾人的故事值得被看见
丁奇高爱好写作。2021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目前最年轻的残疾人会员。
中学时,他从课本上读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很有感触。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丰富,他开始有意识地阅读史铁生的作品,也看了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
“看他们写的作品,我常常看哭。有共鸣,还有力量。”丁奇高从两位前辈身上看到了自己,萌生了文学创作的想法。
2014年,丁奇高大二时创作了第一篇展现残疾人生活的短篇小说,在《作品》杂志发表,得到2000多元稿费,给了他极大鼓励。此后,他持续创作关于残疾人的作品,先后在《牡丹》《莽原》《西部》《草原》《散文选刊》等刊物发表50多万字。
2020年,他的短篇小说集《如在水面,如在雾中》出版。这些故事有的是他自身的映照,有的反映残疾文学爱好者的执着与窘迫,有的表达对弱势群体的悲悯与体恤,人物原型大都是他认识的残疾人。他的长篇小说《真实生活》也即将完成。
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对他寄语:“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完善自己,深思文章。”
今年8月11日,河南省领导在会见他时鼓励说:“要多书写残疾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奋斗事迹。”
“残疾人生存、奋斗很不容易,可能比正常人困难10倍、20倍,很多残疾人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丁奇高说,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残疾人的故事,他作为残疾人,与残疾人群体有很强的共鸣,愿意去接触、去了解、去书写,很多残疾人的故事非常精彩,值得被大家看见。
收获爱、播撒爱,温暖的心灵像太阳驱散迷雾
欲要人助,必先自助。丁奇高懂得自强的道理,大学时,他假期进厂打工,周末发传单、去餐馆打扫卫生,体会过艰辛,感受过陌生人的善意,获得过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和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河南省文明学生”称号。
“一路走来,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丁奇高说,该上大学那年暑假,他在郑州一家医院做手术,院长知道他的故事后,亲自为他做手术,减免了治疗费用,还送给他很多特效药,他至今心怀感恩。
2018年丁奇高参加工作后,得知禹州有个孤女由爷爷奶奶抚养,生活困难,他连续多年捐资助学。
丁奇高还给一些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做文学培训,鼓励他们勇敢地创作。他说:“残疾人生活不便,文学创作是他们表达内心、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
文学让丁奇高收获了爱情。妻子是长葛人,教初中语文。他与妻子2017年因文学而相识,妻子欣赏他,不嫌弃他是残疾人,经历“一言难尽、历经曲折”的恋爱后,两人2018年底结婚。
丁奇高的人生如他的书名《如在水面,如在雾中》,落水之人奋力求生才能挣扎出水面,心怀希望之人必能走出重重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