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首页>中国残疾人频道

揭秘!全国首届残疾人攀岩锦标赛上的攀登语言

发布时间: 2025-09-16 08:50:02 来源:掌上吉林 作者:朴松莲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0

“右手的右上方,有开口向右的点……”岩壁下的引导员语速急促而清晰,岩壁上的运动员全神贯注地触摸、判断、发力。赛场此刻异常安静,唯有引导声在回荡,直至0403号运动员韩贵男成功触顶,雷鸣般的掌声瞬间爆发,打破了之前的静谧。

image.png

9月15日,全国首届残疾人攀岩锦标赛在长春举行。记者现场直击,揭秘这项极限运动背后独特的“攀登语言”和令人惊叹的身体智慧。

精密的声音导航系统:时钟方位+厘米级指引

“引导员一说1点钟方向20公分处,运动员就能快速触碰。”长春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董亮向记者解读了这项特殊的“声音导航”系统。

按照国际攀联规定,完全没有光感的B1级运动员必须佩戴眼罩比赛,但允许一名教练员进行声音引导。“这就像田径的引跑员,但要求更高。”董亮解释说,“我们需要用时钟方位法准确描述支点位置——‘头顶上方11点钟’‘下方9点钟横移’等,距离精确到厘米。”

这种指引需要极致的默契。吉林省队运动员韩贵男的引导员、长春大学体育学院老师刘训表示:“每一次指引都是在与时间赛跑。运动员手臂力量有限,减少无用的寻找时间至关重要。”

意志重塑身体:不可思议的平衡术与力量美学

赛场上,其他组别的表现同样震撼人心。

image.png

上肢残疾的运动员依靠卓越的腰腹和腿部核心力量,完成常人难以想象的两点甚至一点平衡;下肢残疾的运动员则完全依靠惊人的臂力,将自己一次次拉向上方。

“这不是单纯的力量比拼,更是技术较量。”董亮指出,“即使是只有双臂的运动员,也需要研究交叉手等动作配比,在节省力量的同时做出最优化动作。”

13年后的重返:香港冠军的新攀登哲学

香港队运动员黎志伟的故事尤为特别。13年前,他曾是攀岩冠军;一场交通意外后,他首次坐轮椅重返全国赛场。“攀岩不是纯力量,更需要不断思考计划,用什么动作、抓哪些点。”黎志伟告诉记者,如今攀岩对他有了新的意义,“坐轮椅的人更需要找到兴趣去运动,这对身体和精神都好。”

image.png

保护裁判刘菲分享了一个动人时刻:“我曾保护一位坐轮椅的选手,他单靠双手攀爬,爬的非常快,比我们看到的身体健全的人爬的都快。那一刻全场鼓掌,感到热血沸腾,那是克服障碍的生命力量。”

生命的岩点:每个人都在攀登自己的高峰

本届锦标赛超越了体育本身,成为一场关于生命可能性的盛大展示。在长春大学的岩壁上,每位运动员都用身体语言诉说着同一个故事: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起点,而在于选择如何向上。

当声音的指引与竭力的攀登相互交织,当全场的掌声为每一次触顶响起,这些运动员证明了一点:岩壁上的每一个支点,都是通往新高度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