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南市积极探索视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服务路径,由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牵头,以中等职业教育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为切口,探索包括筑基期、精进期、立业期在内的“三阶递进”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助力提升视力残疾学生职业技能。
如何为视力残疾学生提供更精准、更适切的职业教育服务,成为新时期残疾人职业教育备受关注的内容之一。在山东省济南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以中等职业教育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为切口,探索包括筑基期、精进期、立业期在内的“三阶递进”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助力提升视力残疾学生职业技能。近三年,济南市视力残疾中职生均实现100%就业。
筑基期 筑牢专业根基
视力残疾学生因视觉受限,在社交互动与环境适应中需要更长时间磨合,因此尽早提供场景化职业教育服务,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突破传统中高年级实习的教学模式,在学校内创办中医诊所作为实习基地,将实践教学前移至中等职业教育一年级下半学期,使“干中学”成为常态。
叶同学刚进入中医诊所实习时,见到患者紧张得连话也不敢说。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叶同学慢慢调整心态,课后不断打磨专业技法。学期末,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基础诊疗服务。叶同学的进步源于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为一年级“筑基期”视力残疾学生设计的“理论知识+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服务。一方面,教师为学生系统化讲解中医养生保健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每周安排两次、每次3课时诊所实习课程,让学生在真实诊疗场景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初步具备独立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患者的即时反馈与教师的现场纠错,形成了“学习—实践—改进”的教学闭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学生在练习“点阵按摩法”时,通过患者的感受调整力度与频率,逐步提升手法规范性,效果比背写上百遍理论知识好得多。
经过筑基期的系统训练,学生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学期末技能检测中,85%学生达到优秀,90%学生表示“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他们今后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
精进期 提升临床能力
有了一年级“理论+实操”的基础,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对于升入二年级“精进期”学生聚焦于提升专业技能和处理复杂病例的临床诊疗能力。
仅依靠校内中医诊所已无法满足该阶段教学需求,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与解放军第960医院、济南市机关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进阶实践机会。二年级上学期起,学生进入合作医院理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接触复杂病例的诊疗工作。李同学二年级进入解放军第960医院进行跟岗实习。实习过程中,他在科室医生带领下参与了一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李同学参与制定并实施“手法治疗+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方案,见证患者从“躺着来”到“走出医院”完整的诊疗过程。“无论是急症处理,还是慢病治疗,医院的跟岗实习让我真切地学习到在学校课堂学习不到的知识。”李同学在跟岗实习手册上这样写道。
精进期的教学实践成果,也在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中得到充分体现。多名学生在山东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更在与健全人同场竞技的国家级比赛中勇夺桂冠。这些成绩不仅是个人荣誉,更印证了济南特殊教育中心阶梯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成效。
立业期 积累就业经验
进入三年级“立业期”学生即将面临就业和创业的挑战。为了帮助他们完成从“学习者”到“从业者”的角色转变,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与“如康家园”就业创业示范点合作,构建“模拟—实战—孵化”的完整职业教育转衔服务链条,让学生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中磨炼实战能力。
济南市残联、槐荫区残联向“如康家园”就业创业示范点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示范点内设有模拟创业店铺和多样化工作岗位,学生在这里进行实战演练,从店铺运营、客户服务到市场营销,全方位体验就业创业全流程。以济南市槐荫区张庄路“如康家园”就业创业示范点为例,走进示范点,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就业场景。在这里,没有张同学、李同学,只有张经理或李治疗师,他们褪去校园的稚气,转而成为活跃于各个岗位的职场达人。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帮助他们积累创业经验,中心和示范点老师进行全程督导。创业项目筹划阶段,他们协助学生精准定位创业方向;项目落地时,从店铺选址、装修风格设计到人员招聘培训,老师们都会给予专业建议;在运营过程中,老师与同学定期交流,针对营销推广,帮助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中医特色疗法,树立专业品牌形象,助力学生创业项目稳步发展。
为了确保示范点岗位体验的专业性,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到示范点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最终的成效令人欣喜。刘同学在示范点经过近一年的磨炼,毕业后在济南市成功创办了全市第一家小儿盲人推拿机构,营业额轻松过万。近些年,像刘同学一样走出示范点、成功就业创业的不在少数。
今后,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将进一步深化“三阶递进”视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方面,引入VR模拟诊疗系统、智能手法矫正设备等现代技术,提升职业教育实训的智能度和精准度;另一方面,拓展“医教结合”“产教结合”的广度和深度,与更多三甲医院、医疗康复机构、“如康家园”合作,开发“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前沿诊疗技术,提升就业创业技能和素养,最终助力视力残疾学生实现从“能就业”到“就好业”,再到“创好业”。
图片及供稿:山东省济南特殊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