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各地风采

心有大爱,不负韶华——“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刘芳

发布时间: 2018-07-27 15:55:30 | 来源: 中国残联 | 作者: 宣佳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电台的“知心姐姐”

2016年,刘芳在电台有了专门的栏目《爱聆听》,一个心理援助公益节目,主旨是让听众在倾听别人故事的同时,也学会卸下心灵重负,缓解和消除社会中的矛盾与不快,起到积极的宣导作用。

提到电台节目,刘芳向记者诉说她的工作心得,每次直播,她都要提前两天为节目做准备,将稿子熟练于心,才能给听众呈现一个最好的状态。“在电台直播时听到的好多残疾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有时候跟健全人烦恼的事情是一样的。电台的工作与心理老师相比,有很大不同,心理老师是一对一地与学生交流,而电台工作是面向大众的,它需要传递给人们健康的情绪,给予听众困境中奋力拼搏的勇气,《爱聆听》节目为众多听众在电波中搭起心与心交流的桥梁,其中来自昆明、安顺、从江的盲人朋友在节目的帮助下纷纷走出失明的困惑重新找回了自信。”

爱聆听的工作现场,刘芳和同事一起主持节目

“自强不息”的作家

凭着对农村教育的热爱、对学生难以割舍的感情,刘芳创作了《石榴青青》和《花开十年》这两部小说,前者真实地记录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变化和一群年轻人的理想和追求,其中大量笔墨触及到师生之间最质朴的感情,农村教育的现状,以及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希望和困惑。后者讲述了贵州山区女教师刘思楠在井台中学的感人教学历程。十年间,她的眼睛渐渐失明,而内心却渐渐明朗。作品以生动幽默的笔触,描绘了西部山区学校多彩的现实图景,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刘芳两部作品的部分书款捐给贵州省盲人协会并设立了奖学金帮助生活困难的孩子,刘芳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可以带给残疾孩子实际的帮助,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

刘芳的办公桌上陈列着她所获得的奖杯,证书

即使已经失明,刘芳也坚持“阅读”,在她的电脑文件夹内,有一整套“茅盾文学作品集”的语音版。她前后参加了2次由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贵州省图书馆主办“声音的力量——全民阅读推广系列助残活动”,她深切感受到扎实的文学功底离不开阅读,听读,摸读,讲读,换个路径,换个角度,任何方式都可以产生一种胆量和勇气去探索文字世界的奥妙。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