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脱贫路上,残疾贫困户一个都不能少: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20-10-12 09:31:5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奚婷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分享到:0

编者按: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也是实现残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标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彰显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残疾人这一最困难群体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中国残联组织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网中国残疾人频道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外宣平台,特策划“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专题,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报道我国22个重点省(区、市)的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进展、特色经验、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讲述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的中国故事,向世界讲述助残脱贫的“中国方法”。

中国网讯 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作之一,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极易返贫。宁夏是老少边穷、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最大的区情,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残疾人更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也是实现残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国各地残联打赢脱贫攻坚战连连告捷,宁夏的残疾兄弟姐妹们情况怎么样?

记者从宁夏残联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全区9个贫困县(区)中盐池县、原州区、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同心县、红寺堡区、海原县已脱贫摘帽,2020年西吉县实现脱贫。目前,宁夏全区有各类残疾人47.45万,占全区总人口的6.83%,涉及225万家庭人口。全区持证残疾人22.8万,农村14.6万持证残疾人中有一、二级重度残疾人7.1万,占农村持证残疾人总数的48.3%;三、四级轻度残疾人7.5万人,占农村持证残疾人总数的51.7%。建档立卡未脱贫残疾人4257名,占全区1.88万建档立卡总人数的22.6%。经与自治区扶贫办核实全区共有脱贫不稳定监测户1514人,易致贫边缘户2061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立足实际,将残疾人纳入全区脱贫攻坚的大盘子之中,深入扎实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助力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目标。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宁夏各级残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对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信心十足。

全面实施残疾人服务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扶贫

宁夏残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残联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积极推动政府切实将残疾人扶贫工作列入各部门职责,将残疾人扶贫任务纳入市、县(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内容,专门赋分定标,实现同步评估、同步考核、同步问责。近年来,通过每年残疾人专项调查及动态更新,精准掌握了全区农村14.6万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有5.1万建档立卡残疾人脱贫,有14.6万农村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3%以上,有18.3万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1%,残疾人“两项补贴”年均受益20万人次,有近10.3万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有2.8万农村贫困残疾人享受托养照护服务。有10.3万残疾人享受各项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5.1%,有12.12万人得到辅助适配服务,适配率达到83.6%;残疾人儿童入学率从92.8%提升至97.8%,农村从业人员达到6.8万人,无障碍改造1.2万户,危房危窑改造2.8万户。募集慈善公益资金达2.19亿元,惠及残疾人11.2万人次。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高。

同时,宁夏残联立足农村贫困残疾人现状、致贫原因、特殊困难和需求,聚焦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实施一批残疾人精准扶贫措施。2020年5月,集中利用2周时间,入户见人、实查真访,逐乡逐村逐户对残疾人未脱贫户4257人、脱贫监测户1514人、边缘户2061人,共7832人“三类人群”进行排查,排查率达到100%。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6个方面共排查出问题2435个,已整改完毕,完成率100%。围绕产业帮扶、康复服务、托养服务、劳动就业、无障碍家庭改造、残疾人证办理、技能培训、复工复产等8个方面需求,排查出需求5228个,对需求一一做了回复,进行了思想疏导和解释工作,回复率100%。

此外,宁夏现在有10.3万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1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未脱贫建档立卡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全覆盖。调整低保标准,城镇每人每月由560元提高到600元,农村由每人每年3800元提高到4560元,对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在享受原有低保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发10%,困难家庭中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可单独立户享受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会同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具体为低保动态调整时生活补贴提高5元,护理补贴提高10元。将三、四级智力、精神和视力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险政府代缴范围,新增代缴残疾人1.4万人,代缴率达到100%。为贫困家庭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员缴纳医疗保险给予100元补贴,建档立卡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推动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标准由1.2万元提高到2万元,实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机构内康复训练全覆盖。在银川市试行“基金入股、利润助残”贫困残疾人救助基金保障制度,对享受低保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分别再发放260元、150元救助金。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前残疾人“脱贫不解困”的问题十分突出,其中,助残服务如果不能递送到“最后一米”,也就是残疾人的身边,就难以真正发挥“解困”的作用,也难以有效降低返贫风险。这是助残脱贫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

这意味着在提高残疾人收入的基础上,还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同时,需要将精准扶贫“最后一米”精准到心。显然,宁夏残联针对残疾人实施的服务工程精准的将服务送到了残疾人的心坎里。

闽宁协作,为打造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奠定基础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倡导和关怀下建立的。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期间,到永宁县闽宁镇看望移民搬迁户,称赞“闽宁协作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一个生动例子。”

宁夏残联认真贯彻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23次联系会议精神,主动出击,推陈出新。闽宁两省区残联开展交流互访7次,签订对口帮扶项目11个,落实用于残疾人各项惠残项目闽宁协作扶贫资金2779万元。

近年来,宁夏残联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的目标,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扎实推进各项政策落地生效,助推建档立卡残疾人稳定脱贫。2018年11月20日,福建省残联副理事长刘闽华带队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对接闽宁两省区残联对口协作事宜;12月24日,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马军生带队赴福建省残联洽谈合作事宜,就下一步建立两省区残联机关长效合作机制、动态互访机制、两省区对口县区残联联动机制达成共识。

与此同时,宁夏残联积极组织未脱贫的同心县、红寺堡区、海原县、原州区、西吉县和直属单位残疾人康复中心、劳动服务中心赴闽交流学习,签订对口帮扶项目11个。邀请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为82名盲人按摩从业人员授课。组织宁夏残疾人手工艺师携带具有宁夏特色的贺兰石、刺绣等10余件作品赴厦门参加第十一届海峡论坛—2019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活动。组织20名残疾人艺术人才参加“闽宁残疾人文化周活动”,促进了闽宁两省区残疾人相互交流和技能提升。

此外,宁夏残联按照“托养+扶贫车间+合作社”模式,积极解决残疾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难题。实施“爱心羽绒服”项目,为固原市所属县(区)建档立卡残疾人发放价值500万元的“爱心羽绒服”14600件,惠及62个乡镇的8348名残疾人。投入资金220万元,为1322户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投入资金100万元,为0—6岁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增强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投入帮扶资金945万元,引进人造花、花灯制作车间,提升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新建3个乡镇分中心,解决残疾人托养、康复、就业等问题,托养贫困重度残疾人224名、安置就业143名。创办闽宁助残乐购电商平台,运营隆隆薯等线下农副产品展销点4家,实现销售额600余万元,带动1100多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增收。投入资金630万元,实施建档立卡残疾人肉牛养殖项目,扶持100户建档立卡残疾户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实施肉兔养殖项目,扶持300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发展肉兔养殖项目;投入资金189万,实施脱贫奖补项目,扶持945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

强化教育救助和安居扶贫,切实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

“扶贫先扶智”。

宁夏残联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动出台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实施意见,建立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信息数据比对机制,2020年,对172名未入学残疾儿童逐一落实,建立“一人一案”,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提高到97.8%。联合相关部门实施扶残助学项目,推动落实残疾人高考优惠政策,累计资助学前及大中专阶段残疾学生1974名,帮助1019名残疾人考入普通高等院校,残疾人高考录取率连创历史新高。2020年共有应届毕业残疾大学生277名,115名实现就业。

宁夏残联相关部门推动住建部门将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列为全区危窑危房改造重点保障对象,做到应改尽改,累计改造2.8万户,今年已完成剩余767户贫困残疾人存量危房危窑改造任务,实现存量危房全面“清零”,贫困残疾人将全部住上安居房。扎实推进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工作,推动将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计划从每年400户增加到2000户。

强化精准康复扶贫和产业项目扶贫,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还能“造血”

相关部门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9亿元,新建或改扩建康复机构20个。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投入1000多万元,在252个村建立自治区级规范化社区康复站,2019年102905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契机,设立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将25项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列入医保支付范围,对残疾人实行“一站式报销结算”,报销比例达到90%。

有了更多的康复保障,宁夏残联着手产业项目扶贫,组织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5.2人(次),协同扶贫办、农业农村厅、科协等相关部门开展种养加、电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确保每个建档立卡残疾家庭掌握1-2门增收技能。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在9个重点贫困县扶持750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特色产业。截止目前,累计投入资金2996万元,8205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得到了项目资金扶持,同心县、红寺堡区、泾源县增加投入扩大项目实施的覆盖面,项目实施得到了项目对象和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开展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培训班13期595人,实现就业312人,月收入1500元至3000元。注重调动发挥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合作社+残疾人”、托管、托养、托种等方式,扶持建成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55个,直接安置残疾人就业970人,辐射带动增收2657人。推动建成扶贫车间12个,安置灵活就业残疾人181人。形成了“一市一产业、一县一特色”的残疾人产业扶贫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宁夏残联强化托养+扶贫,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扶持发展残疾人托养机构20所、日间照料机构38所,国家投资新建县级托养机构12所,为1.4万名长期需要照护的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居家或机构托养服务。推广隆德县“托养+精准扶贫”模式,县委、政府将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整合多方资源,聚焦残疾人脱贫攻坚,精准施策。一是投入闽宁扶贫资金180多万元,建成残疾人电商创业中心、闽宁扶贫车间、纸箱组装车间、民间花灯灯饰制作室、手工艺制作室,有力保障了托养中心的正常运行。二是充分利用托养中心与县工业园区毗邻的优势,组织有劳动技能的残疾人及家庭健康劳动力到园区人造花总厂、天鸿食品厂、纸箱厂等企业就业,月收入达到1400-2000元。三是闽宁扶贫车间,为残疾人提供工疗和就业岗位,在康复工疗的同时增加收入,月收入70-600元。四是成立隆德县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协会,创建闽宁助残乐购电商平台、扶贫助残隆隆薯隆德体验店、残疾人福馨超市,帮助残疾人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实现就业创业愿望。2018年至今,残疾人电商协会销售额达540多万元,纯利润80多万元。协会以入股分红形式,对全县137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进行分红,助力残疾人脱贫。

(作者:奚婷 相关数据材料由宁夏残联提供)

相关阅读:

共谋脱贫计 致富硕果香——甘肃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多措并举齐发力 凝心共筑小康梦——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人民至上 浴火重生奔小康:湖北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吉林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河南省精准帮扶残疾人脱贫纪实